上海瑞金医院黄牛票贩子号贩子跑腿代挂号电话从文化传承到产业赋能 村里来了“银龄人才”
黄牛号贩子跑腿代挂号微信需要挂号联系客服各大医院服务项目!专家挂号,办理住院加快.检查加快,产科建档,指名医生挂号北京,上海,南京,天津.广州,各大医院代挂号
从文化传承到产业赋能,全省近3000名退休专家、干部重回乡村振兴的舞台
村里来了“银龄人才”
东南网8月16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赵文娟)7月19日至20日,台风挟骤雨扑向屏南,记者跟随82岁的退休老教授王秉安,踏进被群山环抱的“中国红粬黄酒之乡”——屏南县代溪镇北墘村。
甫入村口,黄酒气息扑面而来。穿行于蜿蜒巷道,王秉安向记者讲述村庄的点滴变迁:“黄酒文化广场原本是几家有争议的宅基地,后来在村干部的调解下才得以建成;村口的游客服务中心和前面的广场,以前是荒废坡地……”
今年是王秉安扎根北墘村、投身乡村振兴的第10个年头。10年来,他和历任乡村干部并肩作战,让小山村因“酒香”成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这位口袋里常备速效救心丸的老人,风雨兼程的坚守,正是“银龄人才”扎根乡土、发光发热的缩影。
一个人的风雨兼程
王秉安是福建行政学院经济管理研究所原所长,主持过多个县、乡的发展战略课题及两岸地方特色文化社区课题,尤其喜欢考察研究乡土文化。2015年,应好友、时任福建江夏学院党政办主任韦信宽的邀请,他走进屏南。北墘村的黄酒文化让他印象深刻:“屏南人有‘人生三杯酒’之说,出生、结婚、离世都离不开酒。北墘村尤甚,家家户户冬至酿酒,酒香早已融入村民血脉。”
2016年冬至,王秉安应邀参加首届北墘村黄酒文化节。那个夜晚深深烙在他心中:灯火通明的村庄,蒸腾的水汽氤氲着糯米的甜香,纯朴的村民热情拦下每一个过客品尝——谁家今夜糯米被吃得多,今年的酒就会酿得格外香醇。
“区域经济发展一定要走个性化、差异化道路,内生驱动力是关键。”看着眼前热烈的场景,北墘村的振兴之路在王秉安心中有了轮廓。
王秉安细细梳理北墘村黄酒文化,赋予其10个维度的具象化体系:人生三杯酒、以煴正味、夏粬冬酒……他为北墘村黄酒文化产业体系谋划了蓝图,包括黄酒酿造、黄酒文化体验、黄酒文化景观,以及酒菜肴、酒文创等延伸产品。
“振兴乡村,产业是基础,凝聚人心的精神内核也不可或缺。”在王秉安的引导下,村民热烈讨论,最终将“孝”提炼为村庄之魂。他进一步将其升华为“忠孝文化”,并拆解映射到郑公桥、苏罴碑、慈孝园等10个具体事物上;挖掘出村里的“忠孝榜样”,陈列进他协助打造的北墘村乡村振兴故事馆,用身边人身边事来传播正能量。他还带着志愿者在村里绘制黄酒墙绘,设计北墘村特色LOGO和导览体系,为黄酒文化节策划节目,让黄酒文化和忠孝文化有了更多载体。
看着小山村越来越好,原本缺乏凝聚力的村民开始愿意为村里作贡献。村口竖起了石碑,酒坛作花盆,碎瓷片装饰墙面;黄酒广场、黄酒文化馆、黄酒技艺体验馆纷纷建成;北墘村黄酒文化节更成为十里八乡的狂欢节。
如今,王秉安已是北墘村的“荣誉村民”。“北墘村越来越好,就是我奋斗的动力。”10年来,王秉安往返于福州、北墘两地的车票已有厚厚一沓,无声诉说着这3000多个日夜的奔波与牵挂。
一群人的润物无声
村民吴善寨经营农业公司3年了。这3年,他深切体会到“做农业很难”。
“我们公司以‘我在屏南有亩田’项目为核心,开展农产品定制化托管服务,但目前项目模式不够稳固。虽然屏南种田的人很多,但是认领数额却在缩减。”吴善寨意识到,光靠认领不行,必须探索更加可持续的模式。
正当他一筹莫展之际,今年春天,在王秉安的牵线搭桥下,一个名为“稻螺共生”的生态循环农业项目,由福建农林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原院长、年近七旬的退休教授王寿昆带进了代溪镇。吴善寨家的3亩地成了第一块试验田。
6月12日,王寿昆开车把精心挑选的螺种从建瓯运到吴善寨的田里,投下第一波种螺。种螺产下的螺仔满月时,体重就翻了10倍以上。
王寿昆介绍,在“稻螺共生”模式下,水稻为田螺提供阴凉和有机质,田螺则疏松土壤、清除杂草虫害。“以前单种水稻,一亩地一年收入2000多元。‘稻螺共生’规模化生产后,稻谷照收,但卖田螺每亩还能多赚大约3500元。”
现在,王寿昆每月都要到北墘村指导吴善寨投喂田螺、管理水质及鸟鼠害防治。预计今年10月水稻收割时,第一批螺仔可长到商品螺规格。
需要挂号联系客服 北京上海南京天津西安黄牛号贩子跑腿代挂号